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温州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中心 单位简介 发展历程
发展历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  

温州城区环境卫生设施极为简陋,无公共厕所,无垃圾堆放场。   

民国18年(1929年)  城区环境卫生归永嘉县警察局管理,配备卫生警察2名和清道夫10名。  

1949年10月  温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环境卫生工作归卫生局管理,市人民政府颁布《温州市公共卫生管理规划》,并建立温州市环境卫生委员会。  

1950年  市政府划定麻行空地约800平方米,用于垃圾堆放。   

1951年4月  温州市政府发布通告,废除封建“粪地”把持制度。9月19日,温州市公营肥料公司批准成立,统一管理城区粪便,范围东起株柏,南至南蝉河、双莲桥,西至九山路、翠微山,北至瓯江南岸,约7平方公里。   

1951年  肥料公司成立后即开办工人业余学校,组织472位目不识丁的工人学习文化,通过连续九年的学习,399人摘掉文盲帽子。  

1951年秋  小南门粪埠头与人民广场的公共厕所相继建成,并在吴桥新建容量为460吨的储粪池。   

1953年10月  温州市公营肥料公司改称温州市清卫管理处。   

1956年  在五马街、公园路、府前街、信河街、解放路等5条主要街道上设置果壳箱和痰盂86套。   

1957年11月  温州市清卫管理处改称温州市环境卫生处,主要负责清除粪便、打扫街道、修下水道、饮水消毒、除灭蚊蝇等。   

1959年  市环境卫生处购置第1辆汽车,开始使用汽车拉粪,汽车拖带装粪的拖斗运至小南门放粪码头。   

1960年  市环境卫生处被评为全国业务教育先进单位,工会主席施永楷出席在京召开的全国文教战线群英大会,接受表彰。   

1964年9月  环卫工人戴阿林作为温州市劳动模范代表团成员,赴京出席新中国成立15周年国庆观礼,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1967年  市环境卫生处自力更生开展汽车驾驶技术培训,至1990年,先后培训驾驶员100余位。   

1960年起至1980年  人粪实行计划供应。环卫工人清晨2时上班,每天工作10小时,挨家提马桶,收集人粪,划船运往农村支援农业生产。   

60年代至70年代  受到文化大革命影响,环境卫生工作受到严重干扰,环卫建设遭受破坏,无私奉献的环卫工人,在两派群众组织武装斗争的间隙中坚持作业。   

1978年11月  改称为温州市环境卫生管理处,从市卫生系统划归市城建局领导。   

1981年起  人粪滞销,市环卫处“以粪养业”难以为继,环卫经费纳入国家财政预算拨款解决。   

1982年  温州市政府拨款35万元,在离市区9公里的双屿卧旗山下,征地44亩,新建2.7万平方米的大型垃圾场。   

1984年至1990年间  温州市与鹿城区政府先后投资105万元,在道后、双桂、永川、吴桥、上村、半腰桥等处建成6座电动装置的集装箱式垃圾转运亭,每装1车垃圾,只需1分钟,与手工装车和铲车装垃圾相比,具有省时、省力、卫生的特点。   

1984年  双屿垃圾场投入使用,从而使垃圾收运配套,实现日产日清。   

1987年春  市环卫处首次向社会招考环境卫生管理专业人员,有30多位高中以上学历的知识青年被录用。   

截至1990年  专业环卫职工606人,公共厕所93座,小便池55条,储粪池2座,垃圾转运亭6座,大型垃圾填埋场1座,环卫专用机动车71辆,环卫作业初步实现机械化,城市卫生面貌极大改善,跃居全省市容卫生先进行列。   

1991年  对公厕实行全面改建,以改造旧厕为主,新建公厕为辅。至1992年底,共改建公厕110座,是我市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公厕改建工程。   

1991年  公厕开始推行有偿使用制度。   

1992年  温州市环境卫生管理处职工周明忠同志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同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成为我处首位全国劳模。   

1992年  温州市环境卫生管理处成立劳动服务公司,开始提供有偿环卫服务项目。4月,温州市环境卫生管理处成立环卫监察中队,负责参与市容环境卫生的监督管理,为改善市容环境卫生面貌发挥了重要作用。   

1993年  开始新建城东大型沼气净化池,共征地10.5亩,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   

1995年  温州市政府投资700万元建设的城东垃圾场竣工并投入使用,解决了城市东片地区的垃圾消纳问题。   

1997年  兴墅南路公厕建成并投入使用,是我市首座配备残疾人通道和专用设施的公厕。   

1997年10月26日  为庆祝浙江省首届环卫工人节,我市举行了隆重的庆祝会,会上表彰了51位在环卫战线上做出突出成绩的“优秀城市美容师”。   

1998年  市环卫处开始改革环卫作业机制,对城南大道的清扫保洁及部分有偿公厕实行个人承包,明确职责,实施监管,取得良好成效。   

2000年1月  率先在半腰桥、水心、道后、乘凉桥、洪殿和上村等6个垃圾亭试行垃圾清运岗位责任制承包工作。    

2000年  环卫后方基地建成并投入使用。   

2001年4月3日  市环卫处召开第二十三届职代会,改革中层干部聘用制度,实行择优聘任,双向选择和轮岗等方式,积极培养年轻干部。   

2002年  353位职工参加了首次环卫工人技术等级培训考核,230人取得高级工资格,63人取得中级工资格,60人取得初级工资格。   

2003年  对垃圾中转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大部分垃圾亭实现了压缩式密闭运输,有效防止了运输过程中的“二次污染”。   

2003年  开展示范岗位创建工作,为加强环卫职工队伍素质建设和塑造环卫良好的窗口形象,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2003年  温州市环境卫生管理处职工程松涛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2004年  温州市环境卫生管理处获得温州市“安康杯”优胜单位称号。   

2005年  温州市市区19座垃圾亭的垃圾全面实行焚烧处置。   

2005年  温州市市区新建绣山、涨桥头、梧田、新桥、翠微大道、景山西片、马鞍池公园南大门、中山公园公厕8座公厕和仰义前京、双屿鞋都2座垃圾转运亭。   

2005年  完成鹿城、瓯海、龙湾区共99个公厕导向牌的安装工作,进一步完善了我市环卫设施的配置,解决如厕难问题。   

2005年  为配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要求,对分布在住宅区内的6座垃圾亭安装除臭设备,并完成市区12座公厕的无障碍设施改造。  

2005年  新建东郊装潢垃圾中转场,我市装潢垃圾实现了集中、规范消纳。   

2006年  根据市政府对市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实行收费管理的工作要求,温州市环境卫生管理处开始启动市区城市生活垃圾处置费的收缴工作。建立收费管理中心、信息中心、处内部医务室被正式确定为医疗保险定点机构。   

2007年     根据市政府有关文件要求,起草《温州市化粪池使用管理办法》;完成温州市市区环卫设施普查工作;建立清运二车队、水电维修所。   

2008年1月  

《温州市区化粪池使用和管理办法》出台,为有效规范市区化粪池的建设、管理和安全使用,建立科学、规范的长效管理机制提供了依据。       

2008年9月1日      

我市垃圾自动化计量系统临江远程垃圾计量检测点完工并投入运行,有效地提高了我市垃圾计量管理水平。       

2008年10月16日     

根据省建设厅、市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在市市政园林局的正确领导下,本着热情、隆重、节俭、高效的原则,我处成功承办浙江省第12个环卫工人节活动,树立温州环卫新形象。     

2009年9月

东郊粪便处理厂建成投用。

2010年1月、3月

分别开始利用专业网络视频远程监控平台,对市区垃圾焚烧发电厂和道路清扫保洁车辆实行现场检查与远程监控同步监管。

2010年12月

受市城管与执法局委托,开始对市区街道开展“两化”现场考核。

2011年2月17日起

市区沿街机关、企事业单位厕所开始免费对外开放。

2011年4月

城建体制改革,市区环卫作业职能划分到鹿城区环境卫生管理处管理。

2011年7月20日

永兴综合垃圾填埋场临时封场,开始进行全面的垃圾填埋区域推平整形工作。

2011年10月12日

临江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期正式投入使用。标志电厂二期和一期正式合并使用,日处理量增加到1800吨。

2011年10月28日

处党委变更为处党总支,并选举成立第一届委员会。

2012年2月28日

处团委变更为团总支,并选举成立第一届委员会。

2017年12月 

市区1200余座公厕免费对市民开放,市民如厕开始进入“零收费”时代。

2018年12月 

在全市范围实施城镇“厕所革命”,完成282座公厕提升改造,并率全省之先提出公共服务空间理念。

2019年4月 

“温州市环卫作业一体化终端管控系统”完成验收,市区环卫作业开启“数字化”管理时代。

2020年2月

温州市环境卫生管理处(温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中心)和温州市建筑废弃物管理中心整合组建温州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中心,并挂温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中心牌子。

2020年12月 

我市生活垃圾实现零填埋,市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100%。

2021年1月 

温州市在全省创新推行市区建筑渣土泥浆收运处置“一车一票一码一杆”模式。

2021年9月 

我市试点建成首个“垃圾分类碳慧小区”,实现可回收物线上线下智慧回收。

2022年4月

全市共建成167座环卫爱心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