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温州市“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通过构建完善职责清晰、队伍精简、协同高效、机制健全、行为规范、监督有效的行政执法体制机制,探索创新了一批具有温州辨识度的经验做法,相关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为更好地展示各地改革探索与实践经验,今年《温州综合执法》微信公众号将启动“大综合一体化”改革ing专栏3.0版,全面关注全市“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进程及特色亮点。欢迎温州各地踊跃投稿。
为了进一步解决重复、多头、无序检查等问题,温州市全面实施亮码检查全链改革,以行政行为码为基础,打造事前统筹检查计划、事中赋码亮码检查、事后对检查工作及执法人员作风监督的全链条涉企执法模式。
事前以“四单一表”统筹检查计划
每年初,由市县综合执法办协调制定本地区行政执法年度工作计划,督促落实年度重点行政执法工作事项,今年已出台《温州市行政执法2024年度工作计划》,对市级35个执法部门的年度执法计划进行统筹,对全市3715个检查事项进行归集。每季度末,根据行政执法年度工作计划,各部门报送下季度要开展的执法任务,由同级综合执法办按照执法监管“一件事”进行整合归并,并提出联合检查意见。每月26日前,各部门将检查对象(企业)、部门、事项、时间“四张清单”报送至同级综合执法办,通过检查时间、事项、方式等统筹,整合形成新的联合检查计划表,以“四单一表”来统筹落实检查。今年在洞头区试点以来,已归集合33个部门涉企检查任务备案657次,压减执法检查255次,缩减率达52.1%。综合查一次占比70.18%。
事中以“三项措施”推行亮码检查
落实“全量赋码”,执法人员根据制定的行政检查计划,依托“大综合一体化”执法监管数字应用,将检查任务录入平台进行赋码,执法人员根据系统显示的检查表单,逐项对照开展检查。规范“主动亮码”,行政执法机关在开展行政检查中,通过向行政相对人出示电子执法证、同步展示行政行为码、并告知执法事由、执法依据、权利义务。推行“扫码知情”,支持被检查对象通过“浙里办”扫码或短信方式,了解执法任务信息并接受扫码监督,从而保障行政相对人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实现“行为可溯、过程可查、责任可追”。6月1日—7月20日,我市已实施亮码检查16821户次,被评价检查1469户次,亮码率达到97.01%。
事后以“双向互动”强化刚性落地
一方面,监督跟进企业反映结果。监督评价结果纳入以“执法中梗阻”为主题的“万人双评议”活动,并以行政行为码探索延伸贯通纪委监委亲清码应用。市综合执法办联合司法部门制发《关于全市亮码检查落实情况的通报》,对不主动亮码检查、无码检查、超出检查任务等行为进行监督晾晒,共梳理6月份“未亮码检查”情形共445条,要求未亮码单位逐一分析、落实整改,增强执法行为的透明度和规范性。另一方面,服务跟进企业整改情况。探索建立“预约式”指导服务机制,以执法助企服务加油站为载体,根据企业需求提供定制化的指导服务,帮助企业整改提升,引导企业合规经营,通过一站式服务为企业“ 暖心解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