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推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近期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将陆续开展“优化营商环境”系列主题宣传活动,动员全市综合行政执法系统深化思想认识,切实加强综合执法理念、机制和手段创新,不断提高法治化规范化执法水平,以实际行动助力我市打造全国营商环境标杆城市。
一起来看看,鹿城如何在把握执法尺度和传递法治温度中找到最佳结合点。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管理面临着新挑战,鹿城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互换角色、提升消费”为目标,创新推进“721”工作法,在把握执法尺度和传递法治温度中找到最佳结合点,将公正文明执法的要求落到实处。
一、非现场执法优化营商环境
依托智慧化信息化手段,通过视频监控,全时段督查交办、短信提示限改,探索“非现场执法”模式。鹿城区从时效、高效、实效、长效四个方面入手,在各街道辖区商圈范围内,重点对市容环卫、市政公用、园林绿化、人行道违停、无照商贩等涉及城市序化类执法管理内容,开展“非现场执法”。建立健全商圈范围店户基本情况管理台账,并纳入监管系统;落实专人在各辖区中队监管中心与指挥室,动态监管、交办、督查、取证等;通过短信预警人性化执法,加强对店外经营、乱堆放、乱晾晒、乱张贴等行为的预警提示。运用技术创新破解执法过程中的取证难、送达难、执行难等问题,既节省了时间与成本,又提高了执法效能和精准执法水平。
二、探索“简案快办”打通办理快速路
充分结合“大综合一体化”数字监管平台相关应用,创新“互联网+办案”思维,探索“简案快办”新模式。如,通过简化案源线索处置、现场取证、立案、谈话调查、处罚告知、处罚决定等诸多环节;针对违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情节简单、涉罚金额不大的高频多发案件,强化精简办案流程、减少证据种类、缩短办案时限,形成执法人员“综合查一次”。初步打通普通程序案件办理快速路,通过“掌上执法”与“大综合一体化”数字监管平台贯通应用,进一步提升执法效能。
三、“外摆位”激发商圈经济活力
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鹿城区“外摆位”活动的实施意见(试行)》,按照标准统一管理,圈定外摆活动区域,规范摊位、展篷规模,合理配置垃圾分类、污水处理、标识标牌及相应的休闲和绿化美化设施,对外摆时间进行差异划分。坚持“柔性执法和审慎包容”管理原则,通过简化许可流程、定点定时协同指导、多部门联合巡查、综合查一次等方式,优化解决“交通、安全、卫生、质量、噪音”等普遍问题。引导分类集中经营,推行“包环境卫生”“包绿化保护”“包市容秩序”等机制,强化“放开”和“管好”相结合,打造共管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