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一条条大街小巷的路灯缓缓点亮,在温暖灯光的背后,有一群默默坚守的身影,他们,就是为温州掌灯六十载的“光明”路灯班。在劳动节来临之际,让我们走近这群光明守护者,听听他们的故事。
“光明”路灯班是温州市市政管理中心路灯维养一线班组,班组共12人,主要负责对市区4万余盏路灯的管理养护工作,自1961年成立起,三代温州路灯人,用精湛的技艺和执着的坚守,细心呵护着每一盏路灯,守护城市的光明。
1958年,温州市人民政府成立市政建设工程处,1961年3月,市政建设工程处承担起温州城区路灯的安装及维养职责,同时组成路灯维修班组,这就是第一代路灯班。“那时,既没有专业分工,也没有专业化设备,全靠班内12个技工手拉肩扛,完成施工任务。”今年92岁高龄的郑金桃回忆道,1961年他加入路灯班,成为第一代路灯班班长。
“每天天刚蒙蒙黑就出去了,骑着大二八自行车,车前装两副脚扣,布袋子里放两盒灯泡,晚上去责任区转,后半夜才能回家。”回忆起当时的维修工作,老人记忆犹新。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们默默无闻地干了一辈子,把青春奉献给了温州的盏盏路灯。
“路灯班是1961年成立的,我是1962年出生的。”“路灯老王”王平同样对路灯班有着深厚的感情,跟路灯班几乎同龄的他,1987年加入班组,至今仍扎根在维养一线。作为路灯班第二代班长,他以过硬的技术、热忱周到的服务,被老城区的居民们亲切的称为“路灯老王”,先后被评为温州市百佳文明市民、温州市优秀共产党员、“最美温州人 · 感动温州十大人物”。
“这是集体的荣誉,我只是路灯班的一个代表。”在谦虚和淡然之中,王平也透着骄傲。从1987年起,他在路灯班工作了36年,对老城区的每一盏路灯都了然于心。在王平的记忆中,八九十年代,温州市区路灯主要覆盖老城区一点,以五马街为中心散开,约5000盏。当时的白炽灯的光照直径只有2—3米,远不如现在的路灯明亮。
“我们两人一组搭班,到达现场后,梯子往电线杆上一靠,人就往上爬,一开始真的有些怕,后来爬的多了也就不怕了。”王平回忆。如今的王平马上就要退休了,而路灯班年轻的一辈,开始接棒发力。如今的第三代路灯班班长,是80后的陈伟杰,他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从小就对电路感兴趣的他,怀揣着梦想加入路灯班。尽管长期的现场工作让他很快变成了亲人眼中的“黑小伙”,可他工作起来依然劲头十足,“在一线班组,更能夯实专业技能,能成为有着优秀传统的路灯班班长,感觉既是荣誉,也是责任!”
“技术不断进步,路灯的光源也在不断更新,50年代那会儿用的是白炽灯,寿命很短;90年代光源换为高压汞灯,光效更好,但能耗高不环保,而经过2016年的温州市区路灯设施节能改造工程,现在我们使用的是第四代LED路灯,不但光效高、寿命长,每年可节约用电约4500万度!”陈伟杰说。
陈伟杰介绍,除了路灯在不断更新换代,温州市的城市照明控制也在全面升级。而路灯班的工作职责也由一线维修转为智慧管养,技术人员可以通过城市照明远程监控系统,运用GIS、物联网、视频远程监控等技术,实现照明数据采集、单灯控制、节能管理和故障报修等功能,大大节省了人力,温州路灯管理正向着智慧化不断迈进。
从太阳升起,路灯关闭,再到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一代代路灯人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守护,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见证着温州路灯的发展与进步,也在岁月的轮转中完成了一代代传承,而他们不仅传承着先进的路灯管理方法和技术,更传递的是一代代路灯人的执着奉献和坚守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