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新闻资讯

城市有我更美好——市综合行政执法局走进《空中服务台》

发布日期:2022-10-20 09:03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生活温州APP

今天(10月19日)上午,温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走进温州新闻综合广播《空中服务台》节目,向听众详解部门工作重点和职能。

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党组成员 朱其文

朱其文介绍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工作情况:

今年来,我局深入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围绕“千年商港、幸福温州”城市定位,不断提升综合执法效能、加强城市精细管理,奋力打造“干净、整洁、有序”的城市环境,持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一是“五化建设”提质升级。

持续推行爱心驿站人文化、市政设施特色化、公园建设主题化、执法管理智慧化、队伍建设规范化“五化建设”,成效显著,获社会各界好评。比如在爱心驿站人文化方面,累计打造爱心驿站208座,成为户外劳动者的暖心港湾和市民游客休憩的便民服务场所。在市政设施特色化方面,坚持“一路一景一特色”,通过道路综合整治,打造划龙桥路、西山东路等37条高品质市政道路,提高城市整体品位。在公园建设主题化方面,相继打造茶花、郁金香等主题公园51个,并举办各类花卉展览,如今年3月份在九山公园举办第十三届中国茶花博览会,7月份在杨府山公园举办第五届荷花展等;同时还利用城市“金角银边”,在洪殿、下吕浦等处打造口袋公园140个,让城市生活实现“推窗见绿、出门入园”。在执法管理智慧化方面,以数字科技赋能城市精细治理,服务百姓民生。如打造非现场执法智慧管理示范街134条,沿街店铺占道经营次数明显下降;推广政务服务2.0系统,推行用水用气零材料、零上门、零投资、零感审批的“四零”审批模式,该项工作指标取得全省营商环境评价最高分。

二是执法改革落地见效。

自去年8月底,我局牵头全市“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工作以来,不断推进完善综合执法体制机制、精简执法队伍、下沉执法力量、创新执法方式,走在全省前列。截至目前,市县两级精简执法队伍62支,全市90.9%执法力量下沉县乡两级。同时以改革为契机,梳理工地噪音、餐饮油烟等群众关注的高频领域“监管一件事”95件,开展“综合查一次”7187次,涉企检查同比减少66%,逐步化解“多头执法”“执法扰企扰民”等问题。

三是执法办案刚柔相济。

一方面是刚性执法维护法律权威,在群众关注的建筑渣土处置、古树名木保护等领域,从严惩治各类损害经济发展和人居环境的违法行为,到9月底全市综合行政执法系统共办理一般程序案件2万余件,较去年同期增长10%,进一步巩固了城市管理成效。一方面是柔性执法体现法律温度,公布柔性执法清单78项,依法对1397家企业和个体户免于处罚,指导565家企业开展“一站式”信用修复,经验做法在“信用中国”等国家级媒体刊发。

四是服务民生推进有力。

对各项民生实事,第一时间专题研究、专项推进、专人督办,已提前4个月完成37.55公里道路不平整治理、40座桥头跳车整治任务,正在全力推进70个二次供水设施改造项目,让城市发展成果惠及广大市民群众。连续三年深耕“行走温州、全员上街”城市管理服务品牌,创新开展“服务进社区·共建幸福城”活动,帮助基层解决了一批急难愁盼问题,引领广大市民志愿参与一线治理,全面营造人人参与城市管理共建共治共享的浓厚氛围。 

五是城市运行更加安全。

以城镇燃气、城市桥隧、道路塌陷等领域为重点,深入开展大排查大整治,扎实推进除险保安行动,取得显著成效。落细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大力排查整治排水管网、户外广告、垃圾焚烧厂、污水处理厂等设施设备安全隐患,保障城市安全运行。

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专班

负责人 李逸

李逸介绍行政执法改革专班工作情况:

今年以来,改革专班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行政执法体制改革重要论述精神和省、市“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推进会部署要求,推动改革顶层设计、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执法事项划转、执法队伍精简、执法力量下沉逐步到位,执法协同、执法方式、执法监督不断创新。相关的经验做法得到省、市领导的认可和肯定。

一是推进执法职责更加清晰明确。

科学编制执法目录清单,形成“执法总目录+综合执法+专业执法+乡镇执法”的“1+3”事项清单,因地制宜、动态完善我市综合执法事项“基础库+自选库”,分四批划转25个领域行政处罚事项1497项至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占整个行政处罚事项31%。根据“乡镇(街道)有需求、能承接”的原则,形成适宜“温州水土”的乡镇(街道)赋权事项建议清单594项,并明确了各事项自由裁量执行标准。建立全省首个由市领导为组长,法检、司法、编办为成员的市级执法争议裁决机制,探索解决部门推诿问题的有效裁决办法。

二是推进执法队伍更加精简规范。

全面构建执法力量主要在县乡的“金字塔型”执法队伍结构,推行基层派驻执法力量集中办公,实行标准化运行、规范化执法。全市90.9%执法力量下沉县乡两级,66%的执法力量下沉乡镇(街道)。市县两级精简62支执法队伍,减少执法人员569名,形成“1+8”(综合行政执法+8支专业执法队伍)的执法架构,实现了执法队伍和执法人员数量双下降目标。以赋权、派驻、辐射等模式,实现全市185个乡镇(街道)“一支队伍管执法”全覆盖。推动全省首创《综合行政执法基层中队规范化建设》温州地方标准的制定,促进基层执法队伍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三是推进执法协同更加高效便捷。

全域推广使用省“大综合一体化”执法监管数字应用,联动“基层四个平台”“雪亮工程”、12345市长热线,横向打通42个执法领域,纵向贯通市县乡三级,推行非现场执法、掌上执法、移动执法,推动执法主体、执法事项、执法人员和执法活动100%上平台,以多跨协同应用促进执法效率全面提升。针对社会关注、群众关切、“多头管”“三不管”等领域,在全面认领省定“监管一件事”的基础上,梳理了95件“监管一件事”项目库。今年以来,全市开展跨部门、跨领域“综合查一次”7187次,涉企检查同比减少三分之二。

四是推进执法机制更加健全完善。

创新建立“抓书记、书记抓”责任机制,将“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改革纳入县(市、区)委书记年度述职内容,作为市委“牵一发动全身”重大改革一号项目和市委重点督查项目。建立全市行政执法统筹协调指挥工作机制、职责争议裁定等机制,出台乡镇(街道)“一支队伍管执法”指导意见、行政执法联席会议等制度,研究制定案件移送、执法队伍、辅助人员、执法装备管理等办法,完善分工协作、交办响应、管罚对接等工作机制,形成上下贯通、协同发力工作格局。

“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是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建设法治中国示范区的关键抓手,是更高水平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也是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坚强保障,我们将进一步打造具有温州地域辨识度的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样板,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次执法活动中都真正感受到公平正义。

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监督考核处 副处长 林群

林群介绍环境整治提升相关工作:

近年来,我们深入践行为民宗旨,积极发挥监督考核的撬动作用,以“行走温州”和“五化”建设为主要载体,以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和亚运环境整治提升为重要抓手,全力提升城市环境品质。主要做了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创新“两大”工作载体。

2020年以来,我们持续三年推进“行走温州”活动。今年深化开展“服务进社区·共建幸福城”活动,组织全系统干部职工,依托城管驿站深入社区、村居、企业开展“三联三助”行动。同时,对城管驿站进行提质扩面,强化“法治为民利民便民”理念,在建成191座城管驿站的基础上,融入更多惠民功能,打造收集民意、反馈意见、解决问题、服务百姓的为民平台,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获得感和幸福感。今年来,全市系统帮助社村干部、群众、企业解决各类急难愁盼问题3.39万件,获得社会各界一致好评。持续深化“五化”建设。出台五化建设指导意见和评价办法,将“五化”创建列入市对区县考绩,明确各地指标任务,属地主体责任,有力推动“五化”建设提质增效。今年计划新建人文化爱心驿站60座、特色化市政道路17条、主题化公园15个,打造占道经营智慧化管理示范街134条,建设规范化基层队所168个,推动了城市环境持续向好。相关做法被住建报等国家媒体报道推广。

二是聚力亚运环境整治。建立体系优机制。

围绕“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目标,构建“1+3+X”工作体系,成立局系统“7组6片”督导专班,强化条线业务指导和分片包干督查,形成全员攻坚格局。今年已滚动式交办处置重点958个问题。摸清底数明标准。制定迎亚运环境整治方案,出台环境整治提升实勘标准,建立问题销号“三张清单”,督促各区对标对表全力攻坚,加力加速环境整治提升。高位督查强推进。建立市领导认领包干、挂钩联系85条重点道路机制,对301个问题整治进度“十天一报送,一月一通报”,实行高位监督、高位推进;现已完成问题整治 280 个,完成率为 93%,城市环境大大改善,得到市民点赞。我局也荣获2021亚运会筹办工作突出贡献集体,得到国家亚组委通报表扬。

三是聚焦文明城市创建。创新机制强攻坚。

第一时间组建7个督导组,各由一位班子成员担任组长,实行市局、区局、中队三级联动,形成齐抓共管、合力攻坚的良好态势。对国测整改反馈问题,推行“清单制+责任制+销号制”闭环机制,做到问题发现一批、交办一批、整治一批、销号一批,推动创建工作出实效、见成果。全员上街促落实。结合“行走温州,全员上街”活动,组织系统干部以脚步丈量城市,以行动展现担当,建立班子领导片长制、中层干部网格制、一般干部路长制,实现问题在一线解决、作风在一线转变、形象在一线树立。同时,充分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数字化技术,高标准打造134条占道经营智慧管理示范街建设,市区共享单车定点还车率从78%提升到93%,推动市容秩序大提升、人居环境大改观。严格执法治乱象。牵头制定局系统“八大”行动方案,明确“十大攻坚”专项任务,围绕主次干道、商业大街、公园广场、背街小巷等,重点整治乱堆乱放、乱贴乱画等“十乱”现象。截至目前,立案查处“十乱”违法行为9.3万起,以严格执法倒逼行为规范,促进文明习惯养成。

下步,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尽心履职、接续奋斗,以我们的辛苦指数换取市民生活的幸福指数和城市的美丽指数。同时,希望通过我们的实际行动,带动广大市民主动参与到城市治理中来,真正形成“城市有我更美好”,人人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为我市建设更具活力的“千年商港、幸福温州”贡献力量。

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园林绿化处 处长 汤志强

汤志强介绍园林绿化处工作情况:

温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园林绿化处的主要职责是,负责拟订园林绿化管理方面的规范性文件、标准和年度计划,并监督实施;参与编制园林绿化专项规划工作;负责城市园林绿化行业业务指导和专业技术培训;监督指导全市园林绿化工作等。今年以来,我们以“迎亚运”绿化品质提升和全国文明城市复评行动为抓手,紧盯工作目标,有序推进园林绿化管理工作。

一、多管齐下,助推公园绿地量质提升。

一是坚持公园主题化建设,今年将打造15个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市民喜爱的主题公园,充分展现“一园一品一特色”主题文化,实现城市环境品质和群众生活品质双提升。二是推进公园绿地提升改造,严格按照公园设计规范,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段游客的游憩需求,兼顾功能性、生态性和景观性,目前已完成公园绿地改造18.75公顷。三是坚持口袋公园建设,充分利用道路边角地、闲置地建设“口袋公园”,计划新建改建口袋公园40个,目前已完成34个,让市民群众“推窗见绿、出门见景”,增添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争先创优,抓好园林优质项目创建。

开展省级园林城镇创建督导,通过听取情况介绍、审查台账资料、现场踏勘等形式,对瓯海区泽雅镇、乐清市磐石镇、瑞安市平阳坑镇、泰顺县雅阳镇、文成县珊溪镇等园林城镇建设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近期省厅将组织专家来温实地核查。同时,指导各地大力推进省、市级园林式居住区(单位)和绿化美化示范路创建,基本创成省级园林式居住区(单位)15个,省级绿化美化示范路4条,市级园林式居住区(单位)35个,市级绿化美化示范路9条,切实提高我市居住区(单位)和道路绿地的整体水平,美化人居环境。

三、数字赋能,推进绿化管养智能化。

积极推进“智慧园林”系统迭代升级,强化提升园林绿化行业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管理,着力提高城市绿地精细化管养水平。不断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力度,运用“智慧园林”系统,实现了信息普查收集,到古树名木“一树一档一策”的数字化管理,现可通过系统平台查看古树名木位置分布、生长状态、养护情况、认养监管等信息,实现功能一张图管理,确保古树名木“树树有档案,棵棵有人管”。

下步,我们将以国家园林城市复评为契机,积极推进城市园林绿化品质提升,努力构建10分钟公园服务圈,切实提高市民群众的生活环境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