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中央文明办公布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入选城市名单和复查确认保留荣誉称号的前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温州勇夺文明城市创建“三连冠”。
作为文明城市创建主力军,市综合行政执法系统始终以最大决心、最强力度、最高效率争当排头兵,全员奋战,克难攻坚,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在我们享受干净整洁的城市背后,一直有众多综合执法系统人员在默默为之努力。
本报和市垃圾分类办、温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联合推出《我与综合行政执法的故事》专栏,集中报道全市综合行政执法系统相关人员的感人故事,让更多人了解这群守护温州城市之美的可爱之人。
王飘飘,温州市瓯海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梧田中队的一名基层执法队员。入职七年来,她始终奔波在执法一线。她的日常工作生活节奏,或可以让我们一窥一名优秀的“新生代”基层执法人员的苦乐酸甜。
学习工作,优秀始终是底色
“高中时成为预备党员,大学时以省优秀毕业生毕业……”这份简历背后所代表的优秀,不言而喻。毕业后,王飘飘选择“千军万马过独木桥”,2013年通过公务员考试,成为一名基层执法队员。
亚里士多德说:“优秀是一种习惯。”有时,这种习惯还会成为一种力量,支配着人们的人生。王飘飘在本职工作上同样表现出色,虽不是法律专业出身,但她主动学习,实现了从办案小白到办案能手的华丽转变,取得2019年度瓯海行政执法局“办案能手”比武第一名。
2017年王飘飘接手中队案件办理工作后,经她之手办结的行政处罚案件高达500余件,谈话人数达上千人。同时,她还勇于挑战大案要案,拓展办案思路,由她主办的工地排水类案件被浙江省综合行政执法指导办公室评为2019年度典型案例,为全省执法系统该类案件办理提供了较大的借鉴意义。
穿上高饱和度的蓝色执法制服,长发飘飘、皮肤白皙的王飘飘显得年轻俏丽又斯文。说起在街头执法的样子,她自己笑说:工作起来有必要的时候也是“很凶的”。中队队长马展振的一句话“盖章”认证了她的工作能力:也是一位“女汉子”。
遇“硬骨头”,知难也要硬上
“凶悍”“女汉子”,其实都是一种执法过程中的武装色。
梧田一带老旧小区较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保障街道中心工作是综合执法人员的第一职责,不论是在城中村“清零”现场,还是在拆后建设工地,都能看到执法队员的身影。
管理流动摊、纠正店外经营行为、推进辖区垃圾分类工作……这些过程中,接触的人员复杂,管理劝导过程中碰到辱骂、不配合、拒绝谈话等都是常事。常常会出现执法队员前脚刚劝导完,门店经营户的摊位后脚就摆出来了。有时候甚至从立案、取证到催告再到法院强制执行再到结案,历时超过半年以上,每一步,都需要外表柔弱的王飘飘沉着应对。
碰到 “硬骨头”,也要迎难而上。被群众戏称为“路霸”的韩某,一直霸占梧田街道瓯江大厦与东建大厦之间的道路销售童装,影响道路通行,群众反映强烈。执法人员多次劝导无效,立案处罚了4次,每次韩某都是老泪纵横地接受处罚,过后又故态复萌。王飘飘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经走访了解到韩某是因为家中妻儿都存在智力残障,迫于生计才占道经营的现状,她利用业余时间跑前跑后到附近商厦为韩某找工作,最终帮助韩某顺利找到工作,不仅消除了市容管理难点,还解决了韩某一家生计问题。
基层苦乐多,总是“在路上”
为了工作,一线执法人员加早班上晚班是常态。去年11月至今,经历了登革热、新冠疫情、网格整治、社区换届选举,每个周末王飘飘几乎都在加班或是“在路上”。
因为丈夫在外地,读幼儿园的儿子,自己没办法陪伴,王飘飘就给孩子报了很多培训班,由爷爷奶奶带着上亲子课。
从瓯海大道、南湖路、慈湖街等片区的市容秩序管理,到居住小区、餐饮单位的垃圾分类工作,都有王飘飘的身影。她需要一条条街巡查管理,一个个店家耐心劝导,一辆辆单车弯腰扶正,有时一天下来嗓子哑了,还要承受委屈,而第二天仍旧要精神饱满地出现在街角。
就像队长马展振感慨的:多年坚持在一线的女队员真的很不容易。
每隔一段时间,综合执法的工作侧重点都会有所调整,王飘飘也需要不断学习和调整工作重心。正是由于内容多变、繁复,有时候具体工作反而一句话很难言说。许多市民对综合执法的工作还有一些偏见,周围人也不太了解。同窗很难想象学生期间看着柔柔弱弱的王飘飘,会成为综合行政执法人员,会问她:你们到底是做什么的?
年幼的儿子看着穿着制服的妈妈,对人说:“我妈妈是警察。”王飘飘说,开始时出于某种虚荣心她没有纠正儿子。现在,她都会告诉儿子,自己是一名综合行政执法人员。
身着一抹“执法蓝”,守护温州城市的美,王飘飘心里亦是骄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