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中国高铁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将高铁作为首选的交通工具,各地高铁站的日均客流量也在不断地刷新。作为“浙江省第三极”的重要窗口,温州铁路南站于2009年9月正式开通,设计日均客流量2万人次。但在运行中该站的日均客流量远超该数值,最高达18.4万人次。如此高的客流量,也让南站的很多管理问题日渐凸显。自2021年8月底,温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着手承接该市“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工作,聚焦多头执法、交叉执法、执法“缺位”等执法“痼疾”,探索出了形式多样的“一支队伍管执法”样本。
强队伍、立机制,实现从“管不了”到“都能管”。 “当我们巡查至第二候车室时,发现两名男子正在向候车旅客非法兜售清洁剂,我们立即取证并将人带到了综合行政执法中队。”温州铁路南站综合执法队带队队长(高铁新城派出所民警)说。随后,综合行政执法中队的队员对两名男子开具了行政处罚单。这是一个普通的查处违法行为场景,但在“一支队伍管执法”改革之前,这件小事的查处可没有这么顺利——因地方和铁路执法体制不同的原因,导致了铁路民警因职权限制,“看得见、罚不了”;综合行政执法中队因站区管理规定,“看得见、管不了”。为解难题,2022年7月,温州铁路南站综合管理中心牵头,整合综合执法、运管、交警、公安、市监五大部门统一入驻温州铁路南站办公,成立了温州铁路南站综合行政执法队。他们梳理出了铁路南站执法监管“一件事”,立机制实施跨部门“综合查一次”,实现了从“管不了”到“都能管”。不仅如此,此次改革还设立了“轮值队长”制,通过一周轮值,实现每周会商研判、联合执法、案件线索移交、信息共享等协同机制,推动执法队伍从“物理融合”向“化学融合”转变,增强队伍战斗力。截至目前,铁路南站综合执法队共查处黄牛565人次,管理流动摊贩293起,管理机动车违停2229起,管理非机动车违停1690起,管理出租车、网约车不遵守承运秩序298起,查处非法营运车辆204辆,有效提升场站及周边市容环境秩序。 搭平台、塑阵地,实现从“多头管”到“一次管”。 “出站口公交车站旁有流动摊贩,请马上通知执法人员过去。”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在“数智南站”一体化治理大屏上“云”巡查到流动摊贩后,第一时间派单。据了解,“数智南站”一体化治理平台依托物联感知系统及站内外的840多个高清摄像头,归集了综合执法、公安、交警等多部门的基础数据和应用模块,集成了重点人群、重点车辆管控等应用场景,织起人员管控感知网、打击黑车阻拦网、车站安全防护网,实现了“人、车、物”重点管控,助力一“网”打尽。如今,通过“数智平台”实时监测、派单员“空中喊话”等形式,平台成为协助执法部门第一时间掌握违法行为信息的“秘密武器”。截至2023年2月27日,累计预警数据13100条,其中频繁往来车辆3525条,违停抓拍2680条,车、客流拥堵1250条,重点人员1685条。 明事项、暖服务,实现从“不好管”到“管得好”。 人流量如此大的高铁站,如何才能“管得好”?“我们以‘三步走’破题。”铁路南站综合执法队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刚性执法方面,在出站口重点区域设立出站口综合执法点,采用“静态值守+动态巡逻”的执法方式进行网格化管理,以刚性执法力量维护南站秩序。在柔性服务方面,建立了一支温州铁路南站特色女子巡逻队,打造高素质、懂管理、能服务、最温馨的“一员多能”柔性服务型管理队伍,逐步形成站区特色执法新格局。截至2023年2月,该队伍共劝导不文明行为4320起,帮助旅客解决困难69件。在注重成效方面,利用视频巡检即时发现问题,即刻派到一线端口,无需层层汇报,减少中间环节。据了解,这种“线上快流转+线下快处置”的模式,充分强化机制运转,精准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