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工作动态

路面不平,路灯不亮,道路坑洼了?市民最爱找他们—— “修修补补”,做好城市管家

发布日期:2020-12-03 15:17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编者按:近日,温州确认成功实现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作为文明城市创建主力军,市综合行政执法系统始终以最大决心、最强力度、最高效率争当排头兵,全员奋战,克难攻坚,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为此,市垃圾分类办、温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和温州都市报联合推出《我与综合行政执法的故事》专栏,集中报道全市综合行政执法系统相关人员的感人故事,让更多人了解这群守护温州城市之美的可爱之人。

孔大雯,龙港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市政园林中心的一名基层工作人员,负责处理该中心的信访件。虽然今年7月才来到这个新岗位,但月均处理超百件信访件(不含电话投诉件)的工作效率,让她的同事纷纷为她竖起大拇指。

在记者采访她的时候,她说的第一句话就是:“都是一线同事的功劳,怎么就来采访我了?其实我就是打打杂处理琐碎事务,跟同事和信访者沟通。来到这里,我就想着一定要做好城市管家。”

加班是常态

4个月只有几天准时下班

综合行政执法局的市政园林中心,承担着一座城市里各种琐碎的工作,路灯坏了得他们修,道路坑洼了得他们填,窨井盖缺失、道路护栏破损得他们补上……“如果用一句话总结,那我们的工作主要以修修补补为主。”

今年7月底,孔大雯被调到龙港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市政园林中心工作,负责处理信访件。新工作上手总是有一定难度,做起事情来会有点生疏。刚接手的孔大雯为了能按时完成工作,每天都在单位加班。下班早,晚上6、7点回家;下班迟,8点左右才回家。“因为信访件是有规定,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给信访人回复,所以上班时间不够用,我就把下班时间也用起来。”

从7月29日第一天正式到岗工作,至8月30日,孔大雯处理了80来件信访件,但是这样的速度,她自己觉得还不够。“第一个月是因为生疏不熟练,所以数量比较少,之后熟练起来了,速度也就快了不少。”从8月1日到10月31日这3个月时间里,孔大雯一共处理了325件信访件(不包含电话投诉件),平均一个月要处理超过100件信访件。

“最忙的时候,我一天要同时处理十几个信访投诉,虽然都是些小事情,但事无巨细,都要处理好。真的是接打电话到手软,快搞不清谁是谁了。”到新岗位4个月时间里,孔大雯几乎每天都在加班,只有寥寥可数的几天时间是准时下班回家的。

热心市民多

绝大多数信访者都能理解

“绝大多数信访者,我们处理完,或者暂时无法解决的,只要解释清楚,他们都会理解,这一点我非常感激。”孔大雯告诉记者,在处理信访问题时,很多人都是好心告知哪里路面不平、路灯不亮等,而且在解释清楚后,绝大多数人都能理解综合执法局的工作。

有一次,有市民投诉某条道路路面不平。经了解,该条道路翻修之后还没验收通过,不归综合行政执法部门管。“当时有不少人都投诉那条路的问题,我们了解情况后,一一进行回复,在讲清情况之后,他们也都能理解。”

孔大雯告诉记者,很多市民看到哪里路灯坏了,哪里窨井盖缺失了,都会第一时间打电话告知,让他们抓紧时间去修补,这些都是大家对城市的一份爱。“比如说路灯,我们一般会在傍晚的时候去修,因为这个时候路灯亮了,才知道哪盏灯坏了。如果是在晚上9点之前修好,维修的同事都会当天就告诉我,如果修好比较迟了,他们会在第二天一大早跟我说,我再回复给投诉的市民。”

家里很支持

“妈妈,你要记得戴口罩”

每一位忙碌的女性背后,总会有一个支持她的男人,孔大雯很幸运,她的背后有两个支持她的男人。

孔大雯的丈夫部队转业,现在苍南县马站镇政府工作,由于工作地点太远,只能在每周二和周末回家。家里还有一位念初二的儿子和刚上幼儿园的小女儿。照常理说,丈夫不能每天回家,作为妈妈,应该是多在家陪陪子女,但是因为忙于工作,孔大雯在家的时间也很少。“不仅丈夫没有埋怨我,就连儿子都很支持我的工作。”

上半年的疫情期间,丈夫在马站长期不能回家,孔大雯也要去上班,家就交给了还在读初一的儿子。“我把女儿交给儿子照顾,把这个家也交给了儿子照顾,他在家要煮饭烧菜,给妹妹喂饭,打扫卫生,有时候我回家晚,他都会把饭菜做好等我,可以说连我都是他照顾的。”疫情期间,孔大雯每天上班,都是带着儿子的“妈妈,你要记得戴口罩”的叮嘱出门的。

说到家庭,虽然只是简单的几句,但对儿子的歉意和感谢溢于言表,除此之外,还有因为儿子独立、不用家长操心的骄傲。现在,儿子上初二了,平时住校,每周二是家长日,晚上8点以后,家长可以去学校陪孩子一段时间,孔大雯从来没有缺席过。于是,每周二也成了她固定的加班日,晚上加班到8点差一点,然后直接去学校陪儿子;同时,每周二也成了她丈夫的“探亲”日,每周二都从马站回家,照顾幼儿园放学回家的女儿,等待妻子带回儿子的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