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工作动态

他熟悉鹿城区每一条路每一道桥的情况 “市政达人”如何炼成

发布日期:2020-12-03 09:21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温州都市报

编者按:近日,温州确认成功实现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作为文明城市创建主力军,市综合行政执法系统始终以最大决心、最强力度、最高效率争当排头兵,全员奋战,克难攻坚,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为此,市垃圾分类办、温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和温州都市报联合推出《我与综合行政执法的故事》专栏,集中报道全市综合行政执法系统相关人员的感人故事,让更多人了解这群守护温州城市之美的可爱之人。

“我这两天醉氧,所以现在还有点迷糊。”陈飞雷爽朗地笑说。他是鹿城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市政公用管理处的道桥管理科科长,今年他到了四川省阿坝州壤塘县(国家级深度贫困县),深入藏区,驻扎脱贫第一线。近几日因工作短暂回温,就被记者“逮住采访。

鹿城区先进工作者、浙江省万名好党员、鹿城区“大建大美”工作突出贡献个人……众多荣誉代表着对陈飞雷工作表现的肯定和褒奖。毕业于南昌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他,靠着过人的专业水平,实干苦干的作风,成为了同事和领导口中首屈一指的“市政达人”。他积极参与建设城市美好的现在和未来,而通过他的经历,我们也可以看看近年来温州城市的变迁。



美化道路,他全年加班300天

初冬早晨,空气中微有寒意,瓯江路上晨练的人依然络绎不绝。在郭公山以西约1.6公里路段,可以慵懒地观赏江景,若慢跑前进,沿途的江滨公园、帆影广场,对岸江心屿,都可尽收眼底。

说瓯江路是城市的一道风景线,一点不为过。而这一切与陈飞雷和他同事的努力分不开。

2018年开始,随着瓯江路景观改造提升工程的上马,以及道路综合整治工作职能的转交,鹿城区市政公用管理处承担着城区大部分道桥设施的日常管养任务。作为工程主要负责人的陈飞雷,肩上担子非常重:时间紧、任务重,还碰到地质情况复杂,影响跨线桥桩基成孔等不利条件。由于任务繁重,很多工作只能下班带回家或在周末完成,“周六保证不休,周日不保证休”成了常态。

“一年365天,真可以说加了300多天的班。”对那段时间的辛苦和忙碌,理工男陈飞雷不愿多谈。好在,最终准时完成施工任务,让他有不小的成就感。

近三年来,陈飞雷共组织开展了54条市政道路大中修,44条主要道路人行道整治,143条背街小巷改造提升及8座桥梁加固维修。常年积累下来,陈飞雷了解鹿城全区的道桥位置、状况、维修情况,总是第一时间掌握处管设施的变化。“市政达人”就是这样炼成的。

近年来,鹿城区每年道桥维养任务完成数均超年初计划量,市政设施面貌得到很大改善。



“跨界”牵头,给125岁大榕树“搬家”

道路、桥梁是城市的骨架。每一项相关工程,背后有无数难题,非常考验“市政”人的综合协调能力。有时候,陈飞雷需要竭尽所能协调对接各方关系,处理各种“旁支错节”的问题。

比如,去年5月,在瓯江路工程的后续,陈飞雷还“跨界”牵头完成了望江东路水门头古树的保护性移植工作。这棵树龄125年的大榕树,树高10米,树干很大,部分主干就在车道上,不仅不利于大榕树的生存,还存在交通安全隐患。为让大树顺利“搬家”,陈飞雷前后做了不少工作。最后经园林绿化主管部门审批同意,把大树迁移至东北方向约30米的位置。

“水门头古树移植不但打通了交通瓶颈,原坐落位置车道从两车道变成了四车道,而且经过周边移植地的精心定位和景观打造,给了古树更加适宜的生长环境,目前长势也更加良好。”陈飞雷介绍说。

这种“跨界”的事情,陈飞雷做了不少。他常常发挥专业特长,积极主动联系街道、社区,为居民解决实际困难,收到各类锦旗牌匾几十枚。

深入藏区,驻扎脱贫第一线

今年6月,陈飞雷来到了四川省阿坝州壤塘县(国家级深度贫困县),短期供职于壤塘县发改局,负责东西部扶贫协作方面的工作。



地处藏区高海拔地区,身体不适,饮食不便肯定是有的。他第一时间克服以上问题,及时融入团队工作。在日常工作之余,他还和同事经常性驻扎帮扶的吾克基村,最大限度地协同帮助解决藏族群众各方面的困难。当听说该村有小孩因发烧送医较迟,造成肺水肿从而引起抢救失败的事情后,他颇为震动。为此,个人捐助了一部分资金,充实吾克基村的医疗补助基金。

“援川的半年,是人生中一段可贵的经历,势必将影响我返岗后的工作。”陈飞雷透露,明后年鹿城区的道桥维养任务大致已排出,他的工作计划已安排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