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
商报讯 16日,记者从市园林局获悉,《温州市城市道路绿化导则》经过两轮部门会审和两轮专家论证,目前进入征求意见和最后论证阶段。
据市园林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导则(初稿)》最大的亮点在于具有浓厚的本土味,是我市历史上第一部专门针对城市道路绿化而制订的导则,涵盖了城市道路绿化的规划、设计、施工及养护管理等。《导则》针对我市道路绿化存在行道树常绿落叶比例需要调整、植物配置地方特点不凸显、各种景观元素统筹性不够等问题开出了“药方”。
该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市主城区近4万株行道树种中,常绿树樟树、榕树等配比达到近90%,而喜树、羊蹄甲、合欢树、马褂木、白兰花、悬铃木等落叶树种不到10%,这样的配置比例,不仅影响到冬日的采光,也会影响到城市基本的景观风貌。《导则》实施后,我市将适当减少樟树、榕树的使用,适当增加以市花茶花为主的各类花卉植物、各类色叶植物,以丰富景观配置。
针对目前我市的植物配置跟杭州、上海等城市的配置相似度比较高,未能凸显本地乡土特色,《导则》提出,今后道路绿化建设时植物配置要更偏向于本土化和乡土化,如多选择一些棕榈科植物,选择乌桕、枫香等本地乡土秋色叶树种。
另外,《导则》以植物的生态适应性和景观协调性作为树种选择的主要依据,努力打造“一路一景、一路一品”,同一道路行道树按照同树种、同规格(胸径、分枝点、树高、冠幅)、等距离、无障碍、连续栽植。同时为了引导道路绿化的艺术性,除规定了基调树种、骨干树种外,还增加彩化树种,推荐了近10-20适合温州本土的观花观叶一般树种。同时,《导则》要求各种市政设施要多杆合一、相互统筹协调。
(作者:诸葛芳芳 通讯员 詹冬蕾 编辑:吴韧妤)